本报讯 (记者 诸飞扬 百丈微融媒体中心 李佳佳) 最近,热播剧《长安的荔枝》中出现的消暑神器“竹夫人”引发网友关注。这款以竹条编织、通过“弄堂穿风”原理实现自然降温的千年古物成为今夏“顶流”,也让百丈镇的竹产业再次进入大众视野。

“竹夫人”又称“竹夹膝”,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,是陆龟蒙笔下“冷似龙”的竹制消暑器,后苏轼、陆游等宋代文人赋予其“竹夫人”的雅称。如今,传梭博物馆将土布与竹编结合,研发出填充棉花的改良版“竹夫人”,既保留竹条镂空透气的特性,又增添亲肤触感;玩竹博物馆则推出儿童版“竹夫人”,尺寸更小,造型圆润。

“《长安的荔枝》播出后,‘竹夫人’订单量增长不少,很多游客专门来寻‘岳云鹏同款’。”传梭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道。

作为余杭西部的“毛竹之乡”,百丈竹资源丰富,近年来积极推动绿色转型,将竹林碳汇、竹材加工、文旅融合纳入产业链,走出了一条“竹产业+”的共富路径。

在玩竹博物馆,90后设计师郭航将毛竹变成艺术品:一根竹子经切割、编织,摇身一变成了售价8000元的竹编“太湖石”。“2017年,我被百丈丰富的竹资源和生态环境吸引,带领团队在这里创立了玩竹工社。”扎根百丈“玩竹”8年的郭航告诉记者。

这种“传统手艺+现代设计”的模式,不仅盘活了竹林资源,更带动竹编手艺人和村民参与加工,让竹农从原竹供应者转变成竹制产业链里的参与者。

竹编工坊里,村民王大姐正熟练地编织竹艺作品。“以前靠砍竹卖原料,现在学手艺做工艺品,在家就能赚钱。”她笑道。

据悉,通过免费培训、标准化工坊建设,百丈镇培育了一批批竹编技工,产品涵盖家居饰品、文创灯具等。


分享: